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应的政策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要求能够:
1、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务;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决策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办学形式、学制和学分
本专业为业余学习,学制3年,总学分为74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4门(共27学分)
英语、数据库应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专业基础课6门(共18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
3、专业课9门(共27学分)
人员招聘与甄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与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
4、文化素质选修课(4个学分)
学生必须在给出的选课课程中任选修满4个学分的选修课方可毕业。
5、毕业论文(6个学分)
其中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为学位考试专业课程。
6、专业主干课程说明
(1)人力资源管理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和主要活动进行系统介绍,既从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总体阐述,如通过介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等方面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认识问题,又从实践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主要职能。
(2)劳动经济学
该课程以劳动关系作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讲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力市场现象的微观分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需求、供给人力资本理论、工资原理),劳动经济的宏观分析(劳动就业和失业),工会与集体谈判,社会保险。
(3)管理学
管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时又是该专业的学位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管理理论打好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古典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和当代管理的新思潮;组织文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结构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等。
(4)市场调查与分析
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是企业了解消费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分析市场营销环境,评价市场机会的主要工具。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各种分析技术,内容几乎涉及了市场领域的全部知识、包括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选择调查方法、处理调查数据、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市场分析、开展营销策划等等。
(5)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重要的统计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初步认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门训练。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与体系,社会保障的特征、地位与功能社会保障的属性与类型,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管理;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等。
四、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教学通过包括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与自学、社会实践、课程考核、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1、课堂讲授
本专业选派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每门课程均由相关教师组成授课小组,拟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2、课后作业与自学
课后作业是推动学习自学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均有课后作业。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布置充分的课后作业,并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与点评。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3、社会实践
学生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加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10周。
4、课程考核
考核包括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
5、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学生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后,在实习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选题、讨论,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评价,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本科专业通过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